截至2024年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发行)累计发债筹资超18万亿元,存量债券规模超8万亿元。2025年,农发行仍将增加债券发行规模,加快债券发行进度。因此,农发行资金实力雄厚,能够为支持“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劲支持。
农发行2024年累计发放贷款2.8万亿元,年末贷款余额达9.64万亿元,政策性贷款占比94.2%。 农发行2025年资产总额目标突破10万亿元,计划全年投放贷款2.78万亿元。
据了解,2025年农发行计划通过“差异化信贷政策+专项融资工具”,重点支持6大领域、20类重点项目,为地方国有企业、涉农企业提供超千亿级融资窗口,其中核心投放领域是全域土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发行万亿融资具体投向哪些领域?地方如何谋划项目争取农发行融资?
一、重点支持领域:6大领域、20类重点项目
农发行2025年融资布局以“藏粮于地+生态振兴+城乡融合”三大战略为核心:
一是筑牢“大国粮仓”根基,通过“全粮全链全行全力”服务模式,保障粮食安全;
二是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打造生态宜居乡村;
三是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围绕这三大战略支点,农发行在信贷规模、利率、财务资源等方面实施差异化政策,重点支持领域包括:
粮食安全领域: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期限25-30年,利率≤4%)、黑土地保护、盐碱地综合治理及智慧农业技术研发。
新型城镇化领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2025年贷款额度1600亿元),城乡供水一体化,电、热、气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和提档升级,养老产业项目。(注:2025年养老项目也是政策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一个政策窗口,拟谋划养老项目融资的企业可以抓紧时间对接银行了!)
农业现代化领域: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平急两用”物流大仓。
农村生态文明领域:农村清洁能源项目,大气、土壤、农业面源等污染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
水利领域:重大水利工程(贷款期限最长35年)、水能资源开发。
政策性住房领域:城中村改造、保租房项目。
二、地方如何从6大领域开展项目谋划?
针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发行)2025年融资战略布局中提到的6大重点支持领域,地方政府在开展项目谋划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和规划:
一、粮食安全领域 项目谋划重点:
- 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当地土地资源状况和农业发展需求,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注重智慧灌溉和土壤改良技术的应用。
- 黑土地保护与盐碱地综合治理:针对特定土壤类型,制定保护和治理方案,提升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 智慧农业技术研发: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推动智慧农业技术在当地的推广和应用。
二、新型城镇化领域 项目谋划重点:
-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跨乡镇连片整治为突破口,推动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 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强城乡供水设施建设和管理,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和水质安全水平。
- 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包括电、热、气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升级,提升城乡生活品质。
- 养老产业项目:结合当地老龄化趋势和养老需求,规划养老产业项目,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
三、农业现代化领域 项目谋划重点:
- 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提升农产品储存、运输和配送能力。
- “平急两用”物流大仓:结合应急物资储备和日常物流需求,规划物流大仓建设项目。
四、农村生态文明领域 项目谋划重点:
- 农村清洁能源项目:推广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应用,减少环境污染和碳排放。
- 生态修复工程:针对大气、土壤、农业面源等污染问题,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五、水利领域 项目谋划重点:
- 重大水利工程: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和防洪减灾需求,规划重大水利工程项目。
- 水能资源开发:合理开发水能资源,促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六、政策性住房领域 项目谋划重点:
- 城中村改造:结合城市更新和棚户区改造政策,推动城中村改造项目。
- 保租房项目: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满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需求。
综上所述,地方政府在开展项目谋划时,应紧密结合农发行2025年融资战略布局的6大重点支持领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推进各类项目建设。同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和政策引导支持,推动项目落地实施并取得实效。
三、核心支持领域:全域土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双轮驱动
2025年,农发行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一号工程”,通过“整治贷+产业贷”组合包(贷款期限20年),重点支持跨乡镇连片整治项目。目前,农发行已建立省级项目库评审机制,如河南省实行自然资源厅和农发行联审联批,省自然资源厅每年评审两次,要求项目须具备“一案四图六表”等合规要件,并捆绑当地优势产业,实现耕地保护与产业增值的双重目标。
3月19日至20日,农发行已召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重点省份推进会,要求省级分行将全域项目纳入绩效考核,确保贷款投放进度,同时明确2025年全域项目贷款累计投放不低于1600亿元,全域是产业条线的最重要工作,没有之一。由此可见,2025年全域项目势必会迎来大爆发。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农发行创新“智慧灌溉+土壤改良”专项贷款,计划2025年实现永久基本农田全覆盖。项目融资实行“长期限、低利率”政策,贷款期限不低于25年,利率较市场水平低15%-20%,并配套投贷联动支持种业振兴与农机装备现代化。(注:据我们了解,高标准农田项目政府补助资金相对较多,单独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地方政府及国有企业更倾向于通过申请政府专项债券筹集资金,通过银行融资意愿相对较弱,因此,高标准农田项目尤其是小体量的高标准农田也可与全域项目捆绑进行银行融资)
四、融资指南:五大必选领域与合规要点
一、五大必选领域
地方政府及国有企业若要抓住政策窗口期,需重点谋划以下五大类型项目:

二、项目储备关键步骤
1. 精准对接政策
研究农发行2025年最新政策文件(如年度工作要点、专项贷款通知),关注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规划等顶层设计。
2. 建立动态项目库
分级分类储备:按“近期可实施(2025年内)、中期谋划(3-5年)、长期规划”分类,优先成熟度高、收益明确的项目。
必备材料: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用地/环评批复、还款来源方案(如土地出让收益、经营性收入)。
3. 强化项目包装
突出公益性+经营性结合:通过“专项债+农发行贷款”“PPP+政策性金融”等模式,平衡社会效益与现金流。
示例:高标准农田项目可捆绑农业规模化种植收益,或配套农产品加工园区提升偿债能力。
整合资源:将分散的小项目打包成“乡村振兴综合整治工程”,达到融资规模要求。
4. 创新融资模式
TOT模式:存量资产(如水利设施)转让—运营—移交,盘活存量资金。
EOD模式:生态环境导向开发(如矿山修复+文旅产业),申请绿色信贷。
供应链金融: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形成产业链融资。
三、地方实操要点
1.成立专班:由发改、财政、农业农村局组成联合工作组,协调项目筛选和申报。
2.提前合规准备:确保项目纳入省级以上重大项目库,完成“一案两书”(融资方案、财务评估书、法律意见书)。
3.对接农发行分支机构:提前沟通项目意向,争取“融资+融智”支持,利用其“绿色通道”加快审批。
4.风险防控:明确还款来源(专项补贴、项目收益),避免过度依赖财政兜底。
结语:抢占政策风口正当时!
加快高质量发展,核心在项目,关键靠资金。2025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专项债4.4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8000亿元支持“两重”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重点支持水利水运、冷链物流、地下管网、节能降碳、生态修复、教育强国等重点领域。
同时,提出要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工作,通过专项债、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多种资金给与重点支持。2025年3月11日自然资源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土储专项债券实施细则,2025年“土储专项债”预计发行规模约为6000亿。
此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为地方重大项目融资的主要来源,2025年3月13日,金融监管总局首次提出超长期贷款金融工具并研究建立“超长期国债+超长期贷款”服务模式。同时多省发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通知,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产业赋能”的实施模式,通过政策性金融工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政策风口已来,农发行2025年融资布局涵盖万亿级规模,地方政府及企业应把握政策窗口期,重点关注全域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等核心领域,通过“项目谋划+合规申报+金融创新”三措并举,抢占资金争取工作战略制高点。